金錢可以買回諂媚,唯教養贏得尊重-社會
我們小區的門壞了,騎車出入的人特別不方便,一定要有人頂著門,才能過。
晚上下班回家,前面走著的母子二人,正準備進小區,迎面過來一個騎電動車的外賣小哥。母親便很自然地牽著兒子為外賣小哥開門,等人家過了自己才進去。因為路很窄,只能走兩個人。當電動車出去以后,小男孩看見我等在他身后,主動給我讓路,示意我先過。我搖了搖頭,說你們先走吧。結果他媽扭過頭,對我說:“小孩子走路慢,你先過吧。”我道了聲謝謝,走過路口,回頭看了一眼他們母子倆,孩子正從母親手中接過袋子想要為母親分擔一下。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朋友說過的一句話: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2
以前在家住的時候,樓里有個小姑娘,生得特別可愛。她有個特別好的習慣,不管是進門還是坐電梯永遠都是禮讓別人先進,自己則最后一個才進。大學畢業后,回家還經常看見她,女大十八變,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是禮貌絲毫沒變,依然為長者留門,依然最后一個進電梯。我記得契訶夫說過:要是一個人的頭腦里沒有教養和智慧,哪怕長得再好看,也還是一錢不值。
比這個姑娘漂亮的外表更為人稱道的是她骨子里不變的教養。
3
洛克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惡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一個人假如沒有了教養,所有優勢都會蒙塵。一個人假如沒有了教養,任何長處都顯不足。因為沒有人會正眼去看一個缺乏教養的流氓。我聽過對于教養最好的形容是:金錢可以買回諂媚,但是教養可以贏得尊重。
教養是一種尊重,一種待人接物的方式,這跟金錢無關。小男孩給別人讓路,更多的是受母親給外賣小哥開門的影響;那位有禮貌的小女孩,既有家庭的影響,也有后天的個人努力。孟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多一些禮貌,多一份教養,這個世界也就會多一份美麗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