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出處】唐·李商隱《隋宮》。
【意思翻譯】詩人以無限的感慨抒寫了用生命打扮春 天的花朵,無私地貢獻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終所得只是飄落凋殘、沾 人衣裙的凄涼結局。兩句詩語意雙關、凄惋悲傷,也映照了詩人自身的 經歷。詠物與身世之慨結合得天衣無縫,表現的情感哀怨動人,可見出 詩人的大家手筆。
【全詩】
《隋宮》
.[唐].李商隱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賞 析】
詩人南游廣陵,面對隋宮遺址的丘墟,聯想到當年隋煬帝縱 情游玩、奢靡無度,終至亡身滅國的歷史事實,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 的詩歌,這是其中之一。
“乘興南游”,說明隋煬帝南游江都并非出于關心民瘼的治國目的,只 是一時興起,想去盡情地游玩一番罷了?;实鄢鲂?,按照規定,要實行戒 嚴,以確保安全無虞,但隋煬帝自視甚高,以為天下太平,居然拒絕了戒 嚴。而當時隋朝內憂外患,各地起義力量正在積聚。由此可見,隋煬帝耽 迷享樂,對天下形勢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
而長安城的宮殿里,忠臣義士勸諫的書札已經堆積得很高了,但隋煬 帝很久不曾打開察看。隋煬帝的昏庸行為,已經引起了群臣的擔憂,一些 正直敢言之士,陳書勸諫,可惜非但沒有引起關注,根據記載,這些諫臣反 而多因此被害! 隋煬帝拒絕諫言、剛愎自用的殘暴獨裁秉性越發展露 無遺。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是詠史詩中的名句。詩人精巧 地選擇一點,以概略出隋煬帝的荒淫奢靡。錦是名貴的織物,往往要耗費 很大的民力方能成其一匹。春風駘蕩,正是播種的時候,但是舉國臣民并 沒有時間耕種,卻忙碌于編織宮錦,可見隋煬帝巡游江都的奢靡要求,已 經影響到帝國的根本了。試想春天既無播種,秋季又哪來的收獲?動亂 的因素已經在無形中孕育了?!安谩眱H僅是宮錦制作中的一個環節,詩人 以點帶面,將繁雜的工序付與讀者的想象當中,進而擴展到對每匹宮錦所 消耗的民力的估算! 既然編織了如此多的宮錦,到底做什么用呢? 啊,原 來都是用來當作馬鞍用的障泥和龍舟上的船帆了。“障泥”是墊在馬鞍下 及垂于馬背兩旁用以阻擋泥土的東西?!鞍搿笔切揶o手法,不必取其實指。 原來舉國臣民放棄耕種辛勤織造的宮錦,僅僅被隋煬帝當作享樂的工具, 這是何等的令人發指啊! 隋煬帝的身死國喪,是合乎邏輯的必然,不值得 絲毫的惋惜。
全
詩雖然僅僅二十八字,但選材精煉,構思獨特,意象新穎,掩卷之 余,頗饒深思,洵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