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為什么要送巧克力
而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節日傳統,則來源于亞洲日本。情人節傳到日本是1936年,當時在歐洲各地都十分盛行選擇將情人節作為向愛人告白的日子,在神戶有一家叫做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廠家第一次把這個習慣介紹到日本,并且推薦將巧克力作為表白時的禮物。不過據說因為經濟不景氣和此俗當時尚未流行開來,當第一個情人節到來時,店家的情人節巧克力只賣出去了3塊。
在之后的1958年,另外一家巧克力廠家——瑪麗巧克力的營業主任堅持不懈地再次借此話題,在東京新宿的伊勢丹百貨店做了一個“情人節里女性向男性贈送巧克力”的宣傳活動。在當時,男尊女卑的風習還很強,宣傳用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手法,就是這一天不僅僅是示愛的一天,而且是可以由女性來告白的一天,鼓勵女性在這一天向自己暗戀的男性表白自己的感情。
于是日本的情人節,這個由女性自己為自己制造出來的表達愛的機會就這樣誕生了。不過,正如上所述,由女性來表達愛情,在最初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并沒有很快得到普及,然而那甜中帶苦的巧克力卻使日本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雖然是起源西洋的習俗,卻又添上了濃濃的日本色彩,情人節女性贈送巧克力給男性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
如今的日本人,在2月14號情人節一定是女性向男性送禮物,這個原則一直沒有改變,而禮物多半是巧克力,由于不好意思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女性們就采取較為隱晦的方式,不是只向一個人送巧克力,而是同時買幾份巧克力,送給不同的男性,其中的一個是自己的意中人。
隨著時間推移,那幾份并非送給意中人的巧克力就變成了所謂的義理巧克力,就是把巧克力當作一種人情,送給自己學校里的同學、前輩,送給公司里的同事、上司,以及各種給過自己幫助的人,最后幾乎變成了人手一份的風氣,女性必須向男性送巧克力。否則就會脫離群眾;而男性如果沒收到巧克力,就好像自己沒有魅力一樣,也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情。
因為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習俗深入人心,很多OL(日式英語:office lady,意即白領女性)不得不在耗費金錢和精力,導致為了情人節而頭痛、心痛、錢花的痛……那么接受巧克力的男性們是不是會輕松一些呢?
回答是不會,因為講究禮節的日本人基于禮尚往來的傳統,又設立一個月之后的3月14號為“白色情人節”,這一天,男性們要加倍地把吃掉的巧克力變成糖果,餅干,紅茶,手絹等還回去,就是為了還情人節的人情。這樣看來,2月14號的情人節,除了真正收到愛情巧克力的戀人之間會感到應景的甜蜜,最高興的大概只有巧克力廠商了。
《情人節為什么要送巧克力》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