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研討材料范文(精選四篇)
圍繞“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研討材料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時至深冬,圣誕節如約而至,街道上張燈結彩,圣誕老人到處可見,圣誕樹高高聳立,引無數路人駐足觀望,商家們也借機大肆宣傳推銷產品,街道上彌漫著洋節的氣氛,街面上飛揚的海報,無一不提醒著人們圣誕節的來臨。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對洋節的盲目崇拜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洋節熱浪正沖擊著我們的價值追求,傳統節日是否離我們漸行漸遠呢?我們是否在眼花繚亂的洋節中迷失了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追求呢?我們不禁要大聲疾呼: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凝聚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深厚濃郁的家國情懷,傳承了崇尚孝道、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傳統節日喜慶祥和、精彩紛呈。“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處處洋溢著團圓的喜慶、家人重逢相聚的喜悅、圍爐夜話守歲的溫暖、家庭和美的幸福,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共同迎來新一年的黎明。清明時節,細雨紛飛,草長鶯飛,水木清華,我們一起祭奠我們的人文始祖黃帝,祝福國家強盛,人民安康,朋友們三五成群,出門踏青,感受山川秀美。端節時節,我們龍舟戲水、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在比賽的歡樂中,我們緬懷屈原心系蒼生、憂國憂、上下求索、雖九死而未悔的愛國情懷?!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中秋月夜,家人歡聚一堂吃月餅,賞圓月;離人腸斷,游子盼歸,共同抒發“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這些傳統節日,世世代代薪火相傳,久經歷史滄桑巨變,歷久彌新,永遠銘刻在每一個靈魂深處,融入在我們的血液之中,培育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文化強則國強。中華兒女居住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流淌著龍的血脈,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傳承傳統節日,守衛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每一個少年學子的責任。也許還有很多人隨波逐流、追逐洋節,他們根本不知道洋節背后的故事和信仰,他們僅僅以此為噱頭奔走歡呼、把酒言歡,為自己的狂歡找一個理由吧。但是,一個失去了崇高信仰和文化自信的人、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家園的人與行尸走肉何異?
我們不是要固步自封、坐井觀天,我們更需要的是堅守文化自信,兼容并包,弘揚中華傳統節日、傳承中華文明,讓中華文化中閃耀的真善美,灑向世界的每個角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愿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都能堅守我們的精神家園,傳承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文化,讓華夏文明熠熠生輝!
圍繞“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研討材料篇2
當今,和*、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我國以國際合作的倡導者、世界和*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走向世界,開啟了對外關系的新征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堅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在各種**的激蕩中保持文化前進的正確方向。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社會全面開放、各種力量競相發聲、各種觀點眾說紛紜的當今時代,對增強文化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意志抵御腐朽沒落的思想,識破偽裝,揭開包裝,使其原形畢露,難以藏身。在涉及指導思想、價值取向、****、立國之本等原則問題上,要站穩立場,旗幟鮮明,據理發聲,以理服人。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主心骨。面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要重過濾,能分析,會鑒別,善揚棄,擇善而取,辯劣而舍。增強文化定力,鐵心向著奮斗目標,不為各種錯誤**所左右,不為各種干擾所動搖,不為各種**所迷暈,這是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基本功。
在對外關系中豐富文化的含量。隨著交往的對象、內容、項目、方式越來越多,國家、地區、城市、團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深,文化的滲透面越來越廣,文化的特質和作用更加明顯。比如,在推動各方關系的全面發展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處理同非洲和廣大發展*家的關系中,講“真、實、親、誠”。在處理同周邊國家的關系中講“親、誠、惠、容”。在處理中俄關系中,強調鞏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處理中美關系中強調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在處理中歐關系中,強調打造和*、增長、**、文明的伙伴關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歷史淵源、人文基礎,突出*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營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環境。又如,走出去的企業,堅持有利于所在國的.發展、民眾權益的維護、生態系統的優化。援外的醫療隊,堅持發揚國際**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誠心誠意為當地民眾的健康服務,等等。在對外關系中,增強文化定力,豐富*文化的含量,融貫*文化的理念,對于樹立我國的良好形象、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加深同各國人民的友誼、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的和*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擴大交往中增強文化的話語功效。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的認識在加深,同時疑惑、誤解也不少。我們在擴大交往中,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的底氣。對*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的本質和成功的原因,做到理直氣壯地講,不能“無語”;對**的熱點,做到有針對性地講,不能“**”,從多方面亮出一個真實的*。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表達的本領,把*的“自信”轉化為國際社會對*的“公信”。學會既講好面向世界的“普通話”,又講好面向不同地區的“方言”。努力把握**受眾的關注點、疑惑點和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講得讓他們愿意聽、聽明白,引起反響、產生共鳴。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體系建設,創新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達方式,運用現代的載體、*臺、工具,發出自己的強音,擴大文化話語權。同時,要與有說服力的實際行動結合起來,通過一人一事、一舉一動,點點滴滴,久久為功,展現*文明,反映*風貌,樹立*形象,提高*聲譽。
圍繞“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研討材料篇3
當今之中國正處于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國與國之間的碰撞,亦升格為經濟軍事“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并兼對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泱泱文化若煙似縷,飄渺行于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文化因子里。樹立文化自信,共筑民族之魂,這正是我們新時代青年的重大歷史使命。
文化自信是發源自心的柔軟潛力,它縈繞幻化成舌尖的潛行記憶,自成獨特風味。蘇軾貶途不忘美食,趣名“東坡肉”流傳至今;走上城市的大街小巷,亦可見許多餐品憑古時味躥紅……“北粟南稻”,“北咸南甜”,“中國人的舌尖文化”多彩紛呈,也由此萌發出我的心靈潛滋暗長的一股爆發勁兒,為匆匆行于世間的平凡旅客加油打氣,送去一份份溫暖的源動力。
文化自信是外化于住行的視覺盛宴,它在鱗次櫛比中增添花樣元素,無時無刻不于人們心土種下文化種子。北方長幼尊卑有序的傳統四合院是儒家禮教思想地域的生動演繹;蘇州園林精巧別致,是南方小橋流水自成一派的溫婉;福建客家土樓龐大壯觀,是人類適應自然的完美體現……回視文化之旅中先人們的智慧結晶,我們又有何托辭以不自信?
圍繞“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研討材料篇4
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現出繁榮興盛的局面。然而,也要看到,我國文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自信成為當務之急。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支國家維持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的力量源泉。我們要自覺堅守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同。同時,要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人民文化取向,形成“四個自信”: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對自己的國家自信、對自己的道路自信、對自己的制度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加強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一個國家文化強大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要鼓勵創新型人才,培育一流的文化精英,支持文化企業的創新發展。同時,要大力推動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產品的創作與推廣。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加強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國家間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重要途徑。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借鑒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同時,要鼓勵國內文化交流,促進各地文化間的對話和交流,打破地區文化壁壘,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
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樹立良好形象、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加強對外文化傳播,推廣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樹立中國形象。同時,要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達到文化輸出的目標。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是當前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只有在自信中尋找文化的力量,加強文化的創新和交流,提升文化的軟實力,我們才能夠實現文化繁榮和國家富強的目標。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文化的中國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