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四篇
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 篇1
春節(jié)剛過,滿眼還可見火紅的燈籠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殘片,四下里仿佛還殘存著年的味道。可內(nèi)心卻不由地浮生這樣的感嘆:“過年,不過如此嘛。”
年關(guān)已逝,然而內(nèi)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戀。對于過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樂趣。看著電視里熱鬧的春晚,望著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禮花,我怎么也找不回過年的感覺。年的味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變淡……
不曉得從何時開始,習(xí)慣的放下了對年的等待與期盼。不喜歡街上擠滿置辦年貨的人,不喜歡看每個人臉上急忙而又開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不喜歡,只是有時會這樣想:難道過年已成為了滲入人們骨子當(dāng)中的習(xí)慣,難道沒有了過年,就等于沒有了生活嗎?可不管怎樣,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漸漸散去,可我,卻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過年,盡管多了各式各樣的選擇,盡管少了這樣那樣的忙碌,但也丟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兒。很多人喜歡走出家門,在富麗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頓年夜飯。更有甚者,在吵鬧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對節(jié)日的慶祝。在各種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們舉杯歡慶的中國節(jié),反倒是張顯時尚的好日子。還有很多的年輕人,把外國的.節(jié)日過得有滋有味,對于春節(jié)卻是意趣冷淡。如此過年,年的味道還怎能韻味十足。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不是年疏遠了我們,而是我們有意無意地離它遠去。
我不知道今后的年是否會變回原來的樣子,但希望它不會繼續(xù)變得更糟糕。其實在我心中我是喜愛過年的,只是這份喜愛伴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變得含蓄,變得不再強烈。大概很多的人也是如此,或許我們在心底默默地呼喚一聲,年就會恢復(fù)它本來的面目。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邊依舊會傳來稀稀散散的爆竹聲,街道上也依舊會看到高掛的紅光。希望明年,心中會增添幾分對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們的心中。
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 篇2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紛飛迎新年。
江城剛剛送走多年不遇的大雪,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早春二月。
在過幾天,就是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春節(jié)。新年之際,我們已感受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溫暖。
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碌打掃衛(wèi)生、籌備年貨,我們家也不例外。節(jié)前,我和爸爸來到超市購買年貨。超市里張燈節(jié)彩、貨物琳瑯滿目,購物者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處處洋溢節(jié)日氣氛……
過新年貼對聯(lián)、貼年畫、貼窗花,都是人們寄托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今天,我饒有興趣地將門神年畫張貼在門前,嘴里還唱:“門神、門神騎大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逗得爸爸媽媽哈哈大笑。
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吃年飯前,都要放鞭炮……
吃完年夜飯,我拉爸爸媽媽的手,來到屋外。路上燈火輝煌,霓虹燈下,人流傳動,大人小孩在空曠的場地上燃放煙花,到處是一片節(jié)日的氣象。當(dāng)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家家戶戶燃放起爆竹,此起彼伏的爆竹聲祝福新年的到來。
是啊!在熱鬧的爆竹聲中,送走了難忘的舊歲;在溫馨的節(jié)日里,滿面笑容的人們迎來了新的一年。窗外,是不變的星空,歲月悄然地流失,在新年歲月中,我又長大了一歲。
春節(jié),是孩子們盡情玩的日子,也是大人訪親探友的日子。爸爸媽媽帶我走東家、竄西家,與親朋好友渡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
空中點點閃爍的禮花,環(huán)繞繽紛的夢想,祝福你,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真是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里同懷抱,共祝愿祖國好;告別今宵,無論新友與故交,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國好。
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 篇3
照我們揭陽市的老規(guī)矩,立春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一次,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臘月二十四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
臘月二十七至二十八,家家戶戶制作各種果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便動手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lián)都撕掉,貼上新春聯(lián),于是,家中門戶,秧然一新。
除夕外出家人都行趕回家團聚,除夕月全家吃團圓飯,不管多忙的人都得趕回家。
送壓歲錢是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賺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初一拜年,又稱“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曉以期望,拜年的人,無論帶了什么禮物,其中大吉是不可少的。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若有兒女,親戚必需掏腰包給他們,到了初三在去人拜年,會被認為禮節(jié)欠周。所以,有句俗摻:“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
正月初七這天,家家戶戶都吃“七樣菜”。“七樣菜”即由七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窩吃。相傳,宋朝有位官遭奸臣陷害,被貶江南。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榕江邊的一個偏僻荒野,頓覺頭暈眼花,饑餓難忍,只好就地采摘了幾樣野菜,煮車溫暖感雜菜湯聊以充饑。剛吃完,頓決眼睛明亮,渾身有了力氣。后來該官復(fù)職高升,億起當(dāng)年在江南嘗過的救命也菜工七種,于是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務(wù)必隨便取七樣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樣采”而食,以寄托對新的一年的期望。
我們的春節(jié)怎么樣?
春節(jié)話題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的確如此,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民族風(fēng)俗。在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有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元宵節(jié)等。然而,在這么多的節(jié)日里,使我忘不了、印象最深的便是春節(jié)。
春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包起形狀不一的餃子,準備在春節(jié)的早上吃;到晚上十二點的時候家家燈火通明,燃放起爆竹來,爆竹聲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為新年顯出一片萬象更新的氣象。在春節(jié)當(dāng)天,每個人都穿起新衣,吃餃子。到親戚家拜年,當(dāng)孩子們得到了壓歲錢,他們很歡喜。到了中午時,家家都開始忙了-----準備吃的、喝的,然后炒菜,倒飲料等。
等菜齊全后,在外邊串門的人,就都趕回家來吃團圓飯,大家圍坐在一起,喜氣洋洋,興高采烈,談天說地,吃起各式各樣的菜,和各形各色的飲料,整桌菜,色味雙美,與平常吃的截然不同,使人忍不住想多吃點,怕別人搶了先,把好吃的都吃光,沒有自己的一份。春節(jié),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是每一個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一個問候,是每一個孩子渴望得到壓歲錢的一個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