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作文1200字
在廣闊的草原上,狐貍正捕捉著野免。飛奔的四肢與閃逝的背景,便構(gòu)成了一種風(fēng)景—一種令人眩目、緊張的風(fēng)景。然而當(dāng)狐貍那致命的一咬出現(xiàn)后,這風(fēng)景便隨捕捉結(jié)束。 小草的莖葉上,蝗蟲背后,一只蝗螂正步步迫近,動作是如此輕柔、緩慢,仿佛電影中抒情的慢動作,不時地停頓,更似定格,給人留下難泯的印象。
這不也是一種風(fēng)景嗎?而這種超乎寧靜的捕捉,更給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覺! 當(dāng)蜂螂在射程之內(nèi),以極快、極準(zhǔn)的動作,將兩把尖利的鍘刀插入蝗蟲胸口的時刻,風(fēng)景并沒有結(jié)束,而是達到了高潮—它們畢竟勢均力敵。 人類既然在自然界中扮演著無與倫比的角色,那么人之捕捉又如何呢?
自然界中的花草蟲魚,多數(shù)是人捕捉的對象。但這捕捉不能算是風(fēng)景,屬于自然景,一旦離開便不能稱其為景。 于是,當(dāng)攝影家捕捉到了鏡頭,畫家捕捉到了視角,音樂家捕捉到了天籟,作家捕捉到了模特兒時,他們的捕捉也許并不能說是風(fēng)景,但是為其所捕捉到的,的確是極不尋常的風(fēng)景—或曰:它們已經(jīng)是藝術(shù)、是科學(xué)—人類在整個自然面前,畢竟十分渺小。 二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一位著名琴師突然歇手罷琴,終日獨坐幽草。
旁人向他詢問,琴師只言:“我正在欣賞音樂呢!”然而旁人并沒有聽到樂聲,于是詫異地離開了。 其實風(fēng)之嗚咽,水之潺潺,鳥之輕鳴,柳之曼擺,甚至連沉寂,對于琴師來說都是音樂—音樂是無所不在的擯棄了模仿,而投入自然,用身心去捕捉音樂,甚至將自身一也融入音樂之中。這不正是捕捉達到另一種更高境界—升華嗎?
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于思想,最珍貴的捕捉便是對思想的捕捉。心動如電,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得以在你我身上實現(xiàn),已算是“偉大”,然而還要用“超光速”的行動去捕捉那瞬息即逝的思想,豈不更困難? 古往今來,但凡千秋絕唱,莫不浸透著文人騷客的悲歡哀怨,喜厭憂憐。甚至每吟誦一遍,就能掬出一把笑容與愁淚。當(dāng)一首鋼琴曲達到峰巔時,演奏者的雙手便似行云飛瀑,一發(fā)不可收拾,因為他們此時已不再用手演奏,而是用心,用思想! 心思各異,而思想的捕捉是唯一的,更是永恒的。
思想的火花一旦舒展開來,便可充塞整個宇宙;但是在你捕捉到它以前,它卻在任何人也看不到的地方。這其中的關(guān)鍵,僅僅是捕捉。具體的景致上升一到不平凡的抽象音樂境界,再使聽到音樂的人們產(chǎn)生種平凡具體但更親切細微的遐想。從平凡中見不凡,以不凡還于平凡。
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般的捕捉,不正達到了捕捉的最高境界嗎? 無論是自然的風(fēng)景,還是人類思維的境界,捕捉都是其生命力的關(guān)鍵。捕捉改造了自然、改造了人類,也改造了捕捉自身。正是捕捉,拼聚了這個千變?nèi)f化的奧妙世界!王應(yīng)明老師: 以富有哲理性的文句開篇點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給人們描繪了兩幅自然界生動、感人的《捕捉風(fēng)景圖》;然后把“捕捉”引入人類生活,層層深入、步步緊逼地揭示出“捕捉”的內(nèi)涵:即人們要勤動腦筋,善于思考,方可取得真知灼見,Jm",;,;考是深刻的。又以文藝性的手筆,記敘、議論、描寫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既闡明“捕捉”帶給人們的好處,又讓讀者從中得到藝米享受:自然界的“捕捉”是那樣地驚心動魄,音樂家的思想是那樣地寧靜幽遠。
這樣,就使文章既富有藝米性,又富有哲理性,給讀者以深刻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