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笑臉后的秘密-成長
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揭示了人類大腦選擇食物的奧秘。這些科學發現,恰恰就是麥當勞等超級快餐盈利的商業機密。
大腦喜歡品牌攻勢
巴甫洛夫在每次喂狗前搖鈴,一段時間之后,只搖鈴就能讓狗垂涎三尺:這就是著名的條件反射試驗。
人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多巴胺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經歷愉快的體驗時,腦內會釋放多巴胺。大腦通過學習,在某些體驗和某種線索之間產生了關聯,只要這種線索出現,不管令人愉快的體驗有沒有出現,含有多巴胺的神經元就會興奮。
麥當勞深諳此道。所有的麥當勞給顧客的體驗都一樣:千篇一律的員工問候,如出一轍的菜單,一模一樣的圖案和標志。每次去麥當勞的體驗越一致,大腦中食物和麥當勞之間的聯系就越強烈。
糖會成癮
麥當勞提供的幾乎所有食物都含糖,并且人們在麥當勞就餐時,都會購買飲料,而喝含糖飲料會成癮,產生對糖的依賴性。
最新研究發現,試驗小鼠對糖有各種成癮的表現:過度食用、戒斷和渴求。研究人員給小鼠禁食12小時后,在短時間內提供不限量的食物和糖水,然后撤走。研究人員重復這個周期,幾周以后,小鼠在有糖水供應時會大飲特飲,每次的飲用量漸漸增加到開始飲用量的兩倍。研究人員停止為小鼠提供糖水后,小鼠出現戒斷癥狀,如牙齒打顫、全身震顫。
大腦優先選擇高熱量食物
進化過程使大腦傾向于作出這樣的抉擇:食物匱乏的時候,我們優先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科學家使用基因改造的小鼠進行了一項研究,這些小鼠沒有味覺,無法感受食物中的甜味,小鼠可以自由飲用糖水和清水。最初,小鼠沒有表現出偏好,幾個小時之后,小鼠幾乎只喝糖水。為了驗證小鼠選擇糖水是因為糖水熱量高,而不是因為嘗到了甜味,研究人員又為小鼠準備了有甜味但低熱量的三氯蔗糖水。小鼠的選擇仍然是高熱量的糖水。分析小鼠的大腦后發現,即使小鼠嘗不出糖水的甜味,其大腦也有自己的判斷。
超值套餐和大腦經濟學
人腦的前額皮質,負責衡量付出和收益,大腦成像顯示:失去錢財時,腦部活動的模式和被撞到腳趾時是一樣的。拱手送出辛苦掙來的錢固然讓人心痛,但金錢和美食委實難以選擇。研究發現,相對低的價格是可以減輕這種痛苦的,因此,麥當勞把三明治的價格定得比一份周末報紙還便宜,相比你前一天晚上為菲力牛排付出40美元,你是不會痛苦的,甚至連前一天晚上造成的痛苦也會因此減輕。
便利讓人沖動
在美國所有城市,都能在五分鐘車程內找到麥當勞餐廳。這很容易引起強迫性暴食。便利讓人們動心的原因就是:人控制沖動的次數是有數量限制的,面對不停的誘惑時,人的控制力也因此被削弱了。
快捷也會成癮
你甚至不需要停車就能拿到一個大漢堡;開車回家的路上經過穿梭餐廳兩分鐘,你就可以大快朵頤。比起你自己下廚,這么點時間鍋還沒熱呢。麥當勞越快捷地把漢堡包交到你手上,大腦里讓你感覺愉快的化學物質就釋放得越快。
麥樂雞勾起美好回憶
研究人員給兒童準備了一些炸雞塊,其中一些是麥樂雞包裝的,另外一些則是沒有標志的。毫無例外,孩子們更喜歡前者。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進食帶來的愉悅體驗,不只是來自唇舌的快感,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和食物有關的美好回憶。